希波战争,是西方历史中一场极具象征性的战斗启盈优配,尤其以少胜多的局面广为流传。从马拉松战役到温泉关之战,再到萨马米斯海战、普拉提亚之战,这场波澜壮阔的冲突延续了近半个世纪,最终以希腊联军的胜利而告终。波斯帝国,曾一度在古代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场战争后便彻底走向衰退。尽管希波战争因“以少胜多”而声名显赫,然而关于双方兵力的争议一直未曾平息。史学界对于波斯和希腊之间的兵力差距存在诸多分歧,有学者甚至认为,双方的兵力并不如传说中那般悬殊。那么,实际的兵力情况究竟如何?
关于希波战争中双方兵力的具体数字,争论由来已久。之所以出现这种分歧,可能与古代史籍中的数字夸张成分有关。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的《历史》一书详细记录了这场东西方的战争。然而,尽管希罗多德亲历过这场冲突,其作为“历史之父”的著作,理应成为最为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但其所记载的内容也存在不小的可信度问题。那么,希罗多德究竟是如何描述这场战争双方的军力的呢?
展开剩余82%在《历史》第七卷《波琳尼娅》中,希罗多德记载了波斯国王薛西斯如何调动举国之力,亲自带领大军征战希腊。他首先跨越赫勒斯滂海峡,进入欧洲,然后陆军进入德摩比利(即温泉关的战场)。根据希罗多德在书中所述,薛西斯的军队总人数达到了2641610人,并且除了这些战斗人员外,还包括各类勤杂人员、后勤队伍、运输船上的人员等在内,希罗多德估计,整个军队的总人数达到了5283200人。尽管他将数字算得如此精确,甚至为这个数字提供了百位的详细估算,但他自己也表示,这个数字依然未能完全包括所有人员。
除了这些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外,希罗多德还遗憾地提到,军队中可能还有其他无法统计的人员,如厨妇、侍妾、太监,甚至连随军的马匹、驼牲以及印度犬等动物的数量也未能确定。而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尽管他意识到军粮的消耗问题,他并没有详细讨论如何解决这庞大的军队的后勤问题。尽管如此,他还是试图给出一个粗略的估算——大军每日的军粮消耗大约是110340麦斗(一麦斗约为52.3公升)启盈优配,但这一点也仅仅是让他略感惊讶罢了。
对比现代,2022年9月数据显示,希腊的总人口为1043.2万人,虽然古希腊与现代希腊的疆域有所不同,但这个数据仍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希腊依然是一个需要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而古希腊也因其土地贫瘠,常常通过海外贸易来获取粮食。如果希罗多德的说法成立,那么薛西斯几乎带领着相当于当时西汉初年总人口三分之一还多的军队,去讨伐一个依赖进口粮食的城市国家。如此庞大的兵力安排,确实让人产生不少疑问。
与波斯的庞大军队相比,希腊方的兵力似乎更为“合理”,但即使如此,这个数字也可能并非完全真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提到,希腊联军出动了378艘三列桨战舰,每艘舰船载员约200人,总人数达到7.56万。这只是主力舰队的人数,其他辅助战船并未包括在内。如果按希腊方的作战规模计算,还包括陆军部队11万,总兵力可达22.34万人。如果再加上为波斯效力的希腊雇佣兵32.4万,整个希腊方的出动人数可达到54.74万。然而,以上数据同样没有考虑到后勤支援队伍和其他辅助人员。
当今的学者普遍认为,希罗多德的兵力数字过于夸张,无法作为可靠的参考资料。虽然如此,希罗多德的描述仍在某些学术分析中得到了部分引用。比如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海军凭借地形优势击败了波斯海军。薛西斯为了保全后路,决定将大军撤回亚洲,留下30万精锐部队交给马多尼奥斯指挥,驻守色萨利、色雷斯和马其顿三地。然而,这支30万人的部队在军事历史中一直颇具争议,许多学者认为这一数字明显过大。
特别是在普拉提亚之战爆发前,马多尼奥斯的部队在征服雅典后得知斯巴达军队即将抵达,他决定通过迅速转移兵力来应对局势。他带领部队越过希泰隆山,来到普拉提亚平原。然而,在《战争艺术史》中提到,30万人的部队行军时,如果保持整齐阵列,队列长度可能达到230公里,这样的队伍要在一天内整顿好并继续行进,无疑是极为困难的。即使《剑桥古代史》和《西洋世界军事史》也未完全相信这个数字,但他们仍然根据希罗多德的描述推测,马多尼奥斯的部队规模可能接近10万。
关于指挥10万大军的难度,韩信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曾与刘邦讨论过兵员调度问题。当刘邦问他自己能指挥多少军队时,韩信答道:“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即便是以刘邦在西征中的卓越军事能力,韩信依然认为他最多只能指挥十万兵力。军队的大规模调动对于指挥官的能力要求极高,尤其是在远离本土的异域作战,如何管理辎重,调配部队,并与当地势力交涉,都会消耗大量精力。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亚历山大大帝,每次征战所指挥的军队也通常不会超过10万人。
回到波斯与希腊的冲突,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波斯的兵力长期被夸大。不同的史家对波斯军力的描述各异,《亚历山大远征记》的阿里安认为波斯军有骑兵4万,步兵100万,战车200辆;古希腊历史学家迪奥多罗则称波斯军有100万兵力,其中骑兵20万,步兵80万;而罗马历史学家库提乌斯则更为保守,认为波斯军的步兵为20万,骑兵4万5千,战车200辆。这些描述中的差异使得后来的学者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如今,我们普遍认为,波斯军在高加米拉之战中的兵力应该不超过10万。
在类似的战争中,例如伊苏斯之战,双方的兵力差距也常常被夸大。根据《亚历山大远征记》的描述,波斯除了本族军队外,还雇佣了至少三万希腊士兵,整体兵力远超马其顿。然而,战场的地理条件却表明,双方的兵力差距并没有历史文献中描述的那么悬殊。
如今的学者通过分析古战场的地形,推测出一个更加合理的兵力数字,这显然比单纯依赖古代史料要更为精确。尽管希罗多德的《历史》被认为是经典的历史文献,但它的部分内容仍然带有神话色彩,关于希波战争的史料几乎只有这一份记载。因此,我们既应肯定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但也要意识到,在没有可靠的文字载体和史实验证的时代,历史的重现往往会存在偏差。
发布于:天津市睿迎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