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科总部大堂的时钟仿佛停滞,董事长辛杰已失联24天,这家曾是中国房地产标杆的巨头融证通,正面临着自成立以来最复杂的权力真空。
据多家媒体报道,万科集团董事长辛杰自2025年9月18日被相关部门从深圳某会议现场带走后,截至10月12日已失联24天。
这位同时担任深圳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双料掌门”,在年初刚刚被视作深圳国资派駐的“救火队长”。
如今,他的突然缺席不仅让万科的决策陷入停滞,更引发市场对这家房地产巨头未来命运的广泛猜测。

失联事件发生在9月18日,当时辛杰正在深圳参加一场行业会议。多位消息人士指出,他在会议现场被相关部门直接带走,此后再未返回工作岗位。
截至10月12日,辛杰已失联整整24天。这种长时间的缺席在万科历史上实属罕见。
更为关键的是,万科和深铁官方对此事保持了不寻常的沉默。截至发稿前,官方未发布任何正式通报,万科官网仍保留着辛杰的职务信息。
这种“冷处理”方式反而加剧了市场的猜测与不安。
辛杰并非普通的企业高管。他身兼深铁集团与万科集团董事长双职,是连接国有资本与市场化企业的最关键纽带。
他的失联不仅仅是一次人事变动,更意味着万科与主要股东之间的沟通渠道被突然切断。
在辛杰失联期间融证通,万科的经营危机正在加剧。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万科实现收入约1053.23亿元,同比下降26.23%。
更令人担忧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19.47亿元,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国资全面接管
要理解辛杰失联事件的严重性,我们需要回顾万科近一年来的权力变迁。2025年初,万科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管理层大换血。
以郁亮、祝九胜为核心的原管理团队逐步退场,深圳国资旗下的深铁集团正式全面接管。
在这场被市场称为“深铁时代”开启的变革中,辛杰临危受命出任万科集团董事长,带领一批具有国资背景的新高管团队进驻。
这批来自深圳国资系统的管理人员多达15位,涵盖了战略投资、财务、法务等职能部门。
万科的管理架构由此从“职业经理人主导”变为“国资主导” 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辛杰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试图挽救万科。他主导深铁累计向万科提供259.41亿元低息借款,最低利率仅2.34%。
同时,他推动了万科40年来最大组织架构改革,撤销区域公司融证通,设立16个直管城市公司。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尚未显现明显成效,辛杰却已突然失联,使得万科的未来蒙上了更厚的阴影。

郁亮回归的可能性
在辛杰上台的同时,万科的标志性人物郁亮经历了角色重大转换。郁亮从董事会主席改任执行副总裁,位置也从舞台中央移到了辛杰右侧。
从权力核心退居二线后,郁亮不再具体分管实际业务,主要职责是“辅助辛杰做好对接工作,同时进行战略研究分析”。
这一安排被视为在过渡期利用郁亮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逐步降低其对万科运营的直接影响力。
在6月30日的股东大会上,郁亮曾表达了对行业回归健康稳定的审慎乐观预期。
他列举了土地市场结构性改善、需求端回升、存量去化加速和新房产品力提升四大积极因素。
然而,现在的郁亮对万科决策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面对万科的巨额亏损和债务压力,这位曾经的掌门人只能在场边观望。
面对辛杰失联留下的权力真空,市场自然产生了郁亮可能重新执掌万科的猜测。然而,从多方面因素看,郁亮全面回归的可能性极为有限。
万科已正式进入“深铁时代”,从“职业经理人主导”变为“国资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这种治理结构的转变是不可逆的,深圳国资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必然会确保对公司的直接控制。
郁亮作为万科原管理团队的核心,其经营策略与深铁代表的国资思路可能存在差异。
在6月的股东大会上,辛杰强调“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大股东深铁集团的融合发展,发挥好双方资源禀赋”。
这已明确显示万科战略重心已完全转向与国资体系的协同。
从年龄和职业规划看,郁亮已年近六十,处于职业生涯后期。在年初退出核心决策层后,他很可能已逐步淡出公司日常管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深圳国资系统更可能从现有国资干部中选拔接替者,而非重新启用已退居二线的郁亮。

房产|楼市|企业|人物|项目
石头侃房已入驻全媒体平台
睿迎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